陜西省國營林場經營管理辦法
之一章 總則之一條 為了促進國營林場的鞏固和發展,改善經營管理,增強活力,搞活經濟,充分發揮其在林業建設中的骨干作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等有關法規,結合我省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國營林場(以下簡稱林場)是全民所有制的生產經營性事業事業單位。實行獨立核算,自主經營。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林場經營管理的森林、土地及其它自然資源和財產,屬于全民所有。林場與鄉、村合作造林,山權不變,林權共有。國家按照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原則,對林場實行承包經營。林場對國家授予其經營管理的資源和財產,享有占有、使用和依法處分的權利,受法律保護,不受侵犯。第三條 林場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方向,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在建設社會主義林業現代化的同時,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在林業主管部門和當地 *** 領導下,積極開展創建文明林場,爭當文明職工活動。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職工隊伍。第四條 林場必須認真執行《森林法》,貫徹“以營林為基礎,普遍護林,大力造林,采育結合,永續利用”的林業建設方針。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增產節約,勤儉辦場。第五條 林場的根本任務是:保護森林,發展林業,培育和合理開發利用森林資源及其它自然資源,大力發展商品生產,增強自我發展能力,不斷提高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第六條 林場根據隸屬關系、經營目的、生產規模和自然地貌劃分類型。各類林場按其發展進程,一般可劃分為造林、經營、采伐三個經營階段。全省各類林場由省林業主管部門歸口實行行業管理。第七條 各級林業、財政、稅務、銀行等有關部門,應認真執行國家對林場實行經濟扶持和優惠政策。
林場應逐步建立發展基金制度。管好用好專項投資、貸款和周轉金,并按國家規定提取育林費、更改資金等。依法交納稅金。第二章 管理體制第八條 新建國營林場,由所在地人民 *** 提報項目建議書。林業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勘察設計,查清森林資源和林地權屬,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和規劃設計文件,逐級報省林業主管部門批準。
林場的改建、合并、分立、撤銷或改變隸屬關系、變更經營區界,均應報省林業主管部門批準。變更到非林業部門經營管理的,由省林業主管部門簽署意見,報林業部批準。第九條 林場規模按其實際經營面積一般劃分為三種類型:
小型林場經營面積在五千公頃以下;
中型林場經營面積五千至二萬公頃;
大型林場經營面積在二萬公頃以上。
各類林場的人員編制,由其主管部門根據批準的森林經營方案確定。第十條 林場按照森林經營方案,設立營林區。實行林場、營林區兩級管理,兩級核算。
林場場部根據“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和實際管理需要,設立生產經營管理機構。第十一條 林場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在森林資源集中連片、林場成群的林區,應按山脈,水系及森林分布狀況,設立事業性質的國營林業局,作為管理林場的專業機構,實行行業管理。第十二條 各級林業主管部門應把生產經營權下放給林場,由直接管理轉變為間接管理;依照法律、法規制定和調整行業政策;實行宏觀管理和監督,為林場提供服務。第三章 生產經營第十三條 林場必須堅持執行“以林為主,多種經營,綜合利用,以短養長”的經營方針。在保護好現有森林的基礎上,大力造林、育林,擴大森林面積,提高森林質量,培育后備資源。從粗放經營利用天然林為主,逐步轉向集約經營人工林為主,因地制宜地營造速生豐產林,實行定向培育和集約經營。第十四條 林場應根據當地資源情況和市場需求,建立商品基地,發展商品生產。實行短周期、商品化經營,逐步從產品經濟向商品經濟轉變,為社會提供更多的木材和林副產品。第十五條 充分利用林區的自然資源,實行立體開發,多種經營,綜合利用,全面發展,逐步形成多門類,多產業的生產結構。第十六條 林場應本著揚長避短,形式多樣,自愿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打破行業、地區和所有制的界限。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橫向經濟聯合,組成聯營經濟實體,逐步從封閉式的生產型,轉變為開放式的生產經營型。第十七條 林場全面推行承包經營責任制。由場長代表林場向林業主管部門承包經營。實行承包經營,必須堅持以培育森林資源為中心,有利于森林資源增長;以提高經濟效益為目標,兼顧國家、林場和生產經營者的利益;以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為主體,責權利結合,調動職工的積極性。
按照職工意愿和承包能力,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種承包形式,實行公開招標、投標,通過競爭確定承包者。承包指標要全面、具體、合理確定基數,層層簽訂合同,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并嚴格信守,兌現獎罰。承包期由各地按照實際情況確定。
林場所屬的商店、食堂、旅社和服務業及小型的多種經營項目,可試行租賃經營。
承包經營責任制的具體辦法,由省林業廳另行制定。
2022年廣東林業調查規劃設計資質新辦需要什么條件
廣東林業調查規劃設計資質證書由廣東林學會頒發印制免使用林業規劃資質文化件,新辦林業調查規劃設計資質只能從丙級辦起免使用林業規劃資質文化件,丁級僅限林業基層組織辦理,辦理林業調查規劃設計資質的條件如下免使用林業規劃資質文化件:
林業調查規劃設計資質標準:
一、符合甲級林業調查規劃設計單位條件且同時具備以下條件的可申請甲A級資質,其他的只能申請甲B級資質:
(一)從事林業調查規劃設計業務不少于20年。
(二)注冊資金不低于500萬元(事業單位除外)。
(三)專職從事林業調查規劃設計業務的技術人員不少于80人。
(四)近5年內主持或者獨立承擔第七條第(五)款規定的7個類別以上的林業調查規劃設計業務。
二、乙級林業調查規劃設計單位應當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一)從事林業調查規劃設計業務應不少于5年。
(二)注冊資金不低于150萬元(事業單位除外)。
(三)有固定的辦公場所和必要的專業設備。
(四)專職從事林業調查規劃設計業務的技術人員不少于15人,相關技術人員不少于80%,其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人員不少于30%,聘用專職退休專業技術人員不多于10%。
(五)近5年內主持或獨立承擔下列5個類別以上的林業調查規劃設計業務。
1.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免使用林業規劃資質文化件;
2.省級林業生態建設工程檢查驗收;
3.森林分類區劃界定;
4.林業數表編制;
5.野生動物或者野生植物調查監測;
6.濕地資源或者荒漠化(沙化、石漠化)土地調查監測;
7.占用征收林地可行性報告編制;
8.國家或者省級重點林業生態建設工程實施方案編制;
9.制定森林資源調查、監測和評價的相關標準。
三、 丙級林業調查規劃設計單位應當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一)注冊資金不低于50萬元(事業單位除外)。
(二)有固定的辦公場所和必要的專業設備。
(三)林業專業技術人員不少于10人,其中具有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且從事林業調查規劃設計工作3年以上的相關技術人員不少于50%,聘用專職退休專業技術人員不多于10%。
2022年具有林業勘測丙級資質的單位
貴州林業勘察設計有限公司,廣西中森林業勘測設計有限公司等
服務于林業生態建設的科技型企業。公司主要從事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占用征收林地可行性報告編制,實施方案編制,林業專項核查,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風景園林、城鎮綠化設計,森林資源資產評估,野生動植物、濕地、草地、石漠化、沙化土地調查監測評價,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建設與管理咨詢,生態修復和環境工程咨詢等業務。具有中國林業工程建設協會頒發的林業調查規劃設計丙級資質。
林業資質,這里指的是林業調查規劃設計資質,其分為甲級,乙級,丙級,丁級四種等級的資質,而如果是初次申請的話,只能從丁級或者丙級資質開始,要想申請甲級或者乙級,只能通過升級才能辦理。
西寧西堡生態森林公園管理辦法
之一章 總 則之一條 為了加強西寧西堡生態森林公園(以下簡稱“生態森林公園”)管理,嚴格保護城市生態森林資源,改善城市生態環境質量,促進城市綠色發展,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生態森林公園范圍內的規劃、建設、保護與管理等活動,適用本辦法。第三條 生態森林公園北沿大南山山腳線,東至西塔高速西側,南至魯沙爾鎮北側,西至甘河工業園區東側山腳線。
具體范圍以市 *** 批準公布《西寧西堡生態森林公園總體規劃》劃定的范圍為準。第四條 生態森林公園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的自然山水生態格局和“一芯、二屏、三廊道”的城市新型生態布局要求,以森林建設和生態保護為核心,建成以高原森林景觀、自然山水觀光、鄉村民俗體驗、運動休閑、森林旅游度假為特色,集生態修復、現代農業、林業產業基地、郊野公園于一體的城市綠芯森林公園。第五條 生態森林公園的規劃、建設、保護與管理應遵循生態優先、保護為主、 *** 主導、公眾參與、改善民生、綠色發展的原則。第六條 市人民 *** 將生態森林公園規劃、建設、保護和管理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保障其財政投入。第七條 市人民 *** 設立生態森林公園管理機構(以下簡稱“公園管理機構”)。公園管理機構應當依照本辦法和相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做好生態森林公園的規劃、建設、保護和管理工作,依法履行下列職責:
(一)組織編制并實施生態森林公園規劃;
(二)依據生態森林公園規劃,制定年度建設計劃,并組織實施;
(三)組織實施生態森林公園生態保護具體措施;
(四)開展生態森林公園的日常檢查, 組織維護和管理生態森林公園的重大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
(五)對生態森林公園規劃、建設、保護和管理工作總體成效進行定期評估;
(六)履行市人民 *** 依法授予的其他職權。第八條 市相關部門和生態森林公園所涉及的縣(區)人民 *** 及其相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配合做好生態森林公園建設、保護與管理工作。第九條 公園管理機構應當加強對生態森林公園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提高公民、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保護生態森林資源的意識。
新聞媒體應當加強對生態森林公園生態環境保護的輿論監督。第十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生態森林公園自然生態環境和公園基礎設施的義務,有權舉報、制止破壞生態森林公園自然生態環境和公園基礎設施的行為。第十一條 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個人捐助、資助或參與生態森林公園的規劃建設和保護管理。第十二條 對在生態森林公園建設、保護和管理中作出重要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由市人民 *** 或公園管理機構給予表彰。第二章 規劃與建設第十三條 生態森林公園規劃包括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總體規劃由公園管理機構會同市規劃和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編制,專項規劃由公園管理機構會同市相關行政主管部門編制。
生態森林公園規劃報市人民 *** 批準后實施。經批準的生態森林公園規劃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變更;確需變更的,應當按照原批準程序報批。第十四條 生態森林公園規劃的編制,應當突出生態優先、文化內涵和地方特色,合理劃分功能區,明確保護要求和措施,并與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相銜接。第十五條 生態森林公園規劃是實施生態森林公園建設、保護和管理的依據。生態森林公園的建設管理和開發利用應當符合生態森林公園規劃要求。第十六條 生態森林公園范圍內建設項目的選址、規模和風格等應當與周邊景觀、環境相協調。相應污染防治和消防安全等設施應當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第十七條 生態森林公園范圍內涉及用地報批的建設項目,用地選址應當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生態森林公園規劃,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由縣(區)人民 *** 征求公園管理機構的意見后,嚴格按照用地報批的基本程序,依法辦理審批。第十八條 生態森林公園范圍內的建設項目,應當符合生態森林公園規劃,選址應當避讓核心景觀區和生態保育區,并采取降低影響和修復生態的措施。項目選址、規劃方案應當報市、縣規劃和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審查。經審查同意的建設項目,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由規劃和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征求公園管理機構的意見后,嚴格按照規劃審批手續,依法辦理審批。
評論已關閉!